崇祯是否认同“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这句话?

崇祯是被手下的东林党们坑了,有魏忠贤在还是可以在文臣跟宦官之间保持平衡的,自从除掉魏忠贤之后大明王朝的政治平衡就被打破了,文官集团一家做大,地方的大地主,士绅贵族们也不再顾及,一股脑的投降了文官集团,崇祯成了他们手上的傀儡,当李自成的叛军打到北京的时候,崇祯是有机会南下的,可是被东林党们给忽悠的错失了机会,最后只能身死景山老歪脖子树。

大明的灭亡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崇祯跟前几代君主比起来算是明君了,可惜他的资质确实不够,基本的权衡利弊都做不到,统治自然就不稳固了,恰好又遇到了小冰河期,导致天灾人祸频发,民不聊生,这才是大明亡国的原因。

“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这句话是李自成即将攻破京城之际,司礼监大太监曹化淳对崇祯帝说的,至于崇祯皇帝认可不认可,从他的行动就可以看出了,据野史《明季北略》和《燕都日记》考证,崇祯皇帝听完这句话之后,感慨万分,并且下旨重新收葬魏忠贤的遗骸。

游泳最新时事新闻,游泳 新闻

先来看看这两本野史都是怎么记录这件事的,《明季北略》中记载:

“十四孝陵夜哭,壬寅,……,起旧司礼太监曹化淳戴罪守城,上密旨收葬忠贤遗骸。”

《明季北略》是记载明万历至崇祯时期北方地区史实的史书,这本书于康熙初年写成,因为距离明朝灭亡的时间不远,因此所记述的内容也比较准确。

根据《明季北略》的这段记载,在李自成攻破京城之前,崇祯皇帝曾密令原来的司礼太监曹化淳“收葬魏忠贤遗骸”,可见崇祯皇帝确实有后悔当初杀掉魏忠贤的意思。

并且,明末文学家冯梦龙在他所著的《燕都日记》对此事也进行了确认:

“化淳昔事忠贤,奏言: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上恻然,传谕收葬忠贤遗骸”。

据冯梦龙的记载,这件事实际上是由曹化淳先向崇祯提出来的,面对反贼兵临城下的危局,他对崇祯皇帝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如此”!崇祯听完以后也是感慨万分,因此才会下令收葬魏忠贤的遗骸。

综上所述,从崇祯皇帝下旨收葬魏忠贤遗骸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他肯定是认同“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这句话的!

这句话不是出自正史。

即使是野史之中,也是有些一边记载此说,一边加以否定。

如冯梦龙的《燕都日记》:“起复内臣曹化淳,密旨收葬魏忠贤遗骸。化淳昔事忠贤,奏言: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上恻然,传谕收葬忠贤骸首。呜呼!此真谬举矣。”

冯梦龙认为,“此真谬举”。

问题是,这件事不确实,为什么又会有如此传说呢?

这说明,检讨历史过失的时候,一些后人们,是比较客观的看待魏忠贤和他的对手们的。

在后人们看来,魏忠贤可恶;但是,历史的罪人,不是魏忠贤,而是他的对手们。

以皇帝为中心,左边是文官集团,右边是宦官集团。

按照他们本来的分工,文官集团,是替皇帝办公事的;宦官集团,是替皇帝办私事的。

"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这句话不是出自正史。但提到魏忠贤,很多人对其的印象都是大奸臣,残害忠良,祸国殃民。可崇祯皇帝的哥哥朱由校在临死前,曾经对弟弟嘱托说过,魏忠贤千万不能杀,他可以保大明免于危难。可崇祯上位后,没有听从哥哥的临终嘱托,直接将魏忠贤阉党除掉。

时间一转,到了崇祯在煤山吊死前,他想到了自己哥哥嘱托自己的话,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然后再看看眼前的景象,让其明白了哥哥的用意,可为时已晚,无力回天。

那么为何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魏忠贤究竟是不是奸臣?魏忠贤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从正史上看魏忠贤是一个大搞宦官专政排除异己十恶不赦的太监,但是《明史》是由东林党人修的,他们是文官集团的代表,与宦官集团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有一部分历史学家持这种观点:实际上魏忠贤和天启皇帝(也就是崇祯的哥哥,明朝倒数第二个皇帝)两人相互配合,力撑着晚明的颓局,魏忠贤进行了强力的改革,整顿吏治,调整军事,选贤任能,还有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开始加强征税(实际上之前由于文官集团的***和***,再加上许多官员本身家族就是一个庞大的商业集团,同时土地兼并严重。

所以官员们就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大力减免商业税,还有把农业税加到普通老百姓身上),而魏忠贤征税就是要向这些商业、地主大族征税,以上种种改革都触犯了东林党人充斥的文官集团的利益。

在天启皇帝死前对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但是天启死后,东林党人大肆造谣,说天启是被魏忠贤蛊惑,所以崇祯开始对魏忠贤清理,魏忠贤死后,腐朽的文官集团再次掌权,国家再次迅速崩塌。

那么崇祯可能会后悔杀了魏忠贤吗?因为古时候皇帝治理群臣,他需要大臣们能够互相制约互相平衡,一家独大是绝对的大忌,魏忠贤在的时候,他带领的一帮人能够制约文臣们,可是魏忠贤死了,阉党全部被剿灭,文官集团一家独大,到了末期,这些文官都敢和崇祯对着干。

不过即便是这样,崇祯也不可能为其***,魏忠贤这种人是不能够***的。崇祯对魏忠贤绝对是痛恨的,才会选择架空魏忠贤,然后杀了他,在魏忠贤死之前,他都是不可能后悔的。

所以在李自成破城前几天,崇祯就问身边人:大明江山,奈何亡于朕手?有个太监就感叹道:"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崇祯悄悄派太监到西山碧云寺为魏忠贤立了一个衣冠冢。

崇祯像个外科手术大夫,明朝是个晚期肿瘤患者,而魏忠贤就是那颗越长越大的毒瘤。

这个瘤长在要害地方,不摘除会危急要害器官正常工作,但留着也不会马上要病人的命。当然病人也不会好,毕竟是病入膏肓了。

而崇祯是个有职业精神的外科大夫,有瘤割瘤有病治病费什么话。咔嚓,魏忠贤死了,瞬间病人血流如注,危在旦夕。

你问崇祯,你把病人搞成这样,你是不是割错了?崇祯说,不懂你不要瞎说,瘤留不得,会越长越大,最后想割都割不掉,这事没商量。

你又问崇祯,你割以前病人还能吃饭说话外加少量的活动,怎么现在连呼吸都看着费劲?

崇祯说,这是因为看得晚了,病人体质太差,不能怨大夫。

你又问,那病人快死了,该咋办?崇祯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的治疗方法是不错的,符合常规做法。你们习惯于大夫包治百病,习惯于看不好就闹,闹医院闹医生,我不怕。你们再逼我,我就死给你们看。

于是大家都散了,跟这伙说不清,也没光沾。听说闯王来了,这伙更不好对付,不说话习惯动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