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莎一届奥运双杀伊藤美诚,是因为球风相克吗?
女单半决赛,孙颖莎4-0横扫伊藤美诚;女团决赛一单对决,孙颖莎3-1再胜伊藤美诚。面对国乒最强对手伊藤美诚,孙颖莎为什么能够在一届奥运会上双杀对手?这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实力上的差距,孙颖莎在持续不断的进步
孙颖莎、伊藤美诚都是00后球员,属于一个时代。这次奥运会之前,两个人交手过8次,孙颖莎6胜2负,占据一定的优势。虽然能够赢球,但是孙颖莎并没有像这次奥运会一样赢得如此顺利,赢得如此“霸道”。
赢一次,可能有运气的因素。但一届奥运会连赢伊藤美诚两次,这就不能再用运气来解释了,只能说明孙颖莎现在实力上是占据优势的一方。每一年都在成长,孙颖莎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提高自身的实力,两个人之间的差距在拉大。
二、国乒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伊藤美诚遇到了瓶颈
除了自身的实力,这还和国乒的研究有很大的关系。随着交手次数的增多,研究的深入,国乒现阶段对于伊藤美诚的打法应该是非常的了解。从比赛的过程来看,国乒针对伊藤美诚必然是特训过孙颖莎,制定了限制对手搏杀的战术。比赛中,孙颖莎一直用落点和旋转旋转的变化来限制伊藤美诚的搏杀,不轻易给对手反手弹击的机会。充分发挥自己正手端的优势,屡屡地把伊藤美诚打退台。
伊藤美诚在成名之后,自身的发展也是遇到了瓶颈期。面对国乒的研究,伊藤美诚很难能够再有新的突破,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新杀招。遇到瓶颈这个问题,这不仅仅是反应在伊藤美诚身上,还反应在张本智和、林昀儒、奥恰洛夫等等众多的国乒对手身上。这就和平台、队伍的综合实力有关系了,一个人想对抗国乒整支队伍实在是太难了。
国乒团队针对伊藤的胶皮和打发,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对付办法,通过近二年的不断完善,伊藤在我前几位球员面前,基本没有胜的打算,想想两年前,伊藤仗着怪胶把我们的队员赢了个遍。尤其是老队员技术特点已经形成,而伊藤正是针对中国的传统打法而练成的技术。曾把朱雨玲打的一蹶不振,面对这样的局面,教练团队经过深刻研究,才能把她打的没脾气。孙颖莎,王曼昱,陈梦,胜他的概率也大于70%。再厉害的国外高手,也经不起我们强大的团队的共同努力,平野美宇被打服了,伊藤也快被打服了。
这不是因为球风相克,孙颖莎无论在技术能力、身体素质,出球质量和技术先进性方面,都全面碾压对方。
国家队女将和伊藤打主要的困难在于接发球(刘诗雯在混双比赛中就吃了这个亏)。接发球冒高容易被对手在近台一板打死。女团决赛中孙颖莎因接发失误输掉第三盘以后,第四盘孙颖莎接发搓长到对方反手后打相持,伊藤美诚相持不稳定,质量不高的短板就显露出来了,最终孙颖莎轻松拿下了比赛。
再说一遍,不是球风相克,而是在实力上存在代差。
孙颖莎东京奥运女单、女团“双杀”伊藤美诚,干得利索漂亮,那么说是莎莎克制伊藤吗?我个人并不这样认为。能够打伊藤如此平稳、令人放心地拿下伊藤,这后面还是有诸多原因的:
伊藤的生胶弹击弧线又低又沉,与国家队主流的两面弧圈打法差异性很大。如果没有张瑞这些陪练,天天在国家队让莎莎、陈梦等来适应生胶的击球感觉,那“暴力莎”不可能打得这样顺利。
1.三大陪练助莎莎“断藤”,何卓佳为改打法天天崩溃到哭。国乒女队有3位伊藤模仿者,分别为张瑞、何卓佳、孙铭阳。张瑞连续弹击的性能很好,能够给莎莎反手造成足够的压力;何卓佳相对全面,正、反的相持比较均衡;而孙铭阳单板弹击的力量都超过伊藤美诚,莎莎对抗中也要练习这种炮弹式的“重度弹击”。张瑞、孙铭阳的生胶与伊藤极为类似,然而何卓佳现在使用的是半长胶,胶粒比生胶颗粒要长一些。当初,佳佳也生胶打法,但为了国家队的需要,让击球的怪异性更怪,女队主教练李隼就让何卓佳改了半长胶。
看似都是颗粒胶皮,半长胶与生胶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佳佳开始换胶皮之后,简直不会打球了,回到宿舍经常是痛哭。其实,为了对付伊藤美诚,像张瑞、孙铭阳、何卓佳是付出很大努力和牺牲的。把能够最大限度地把伊藤的快、重、狠、怪各种击球因素都适应到,这些陪练真的是功不可没。打败伊藤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有这些陪练的默默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