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锡高架桥坍塌***,你有什么看法?

谢邀。

作为曾经的交通工程监理,我来试分析一下事故原因。

一,横跨312国道,通往张家港的路应该是锡张路。锡张路建设的时候,桥梁建筑已经有了预应力施工工艺。预应力施工以前的桥梁都是以钢筋来提高桥梁的强度。相比预应力桥梁强度要低得多。

无锡高架桥坍塌事故责任认定,无锡高架桥坍塌事故责任认定书

二,预应力桥梁有片梁和整体梁两种。片梁一般用于等级较低的公路。锡张路是高速路,肯定是整体梁浇筑。整体梁比片梁强度大得多。

三,预应力施工用的钢材叫钢绞线。钢绞线施加了预应力以后,比钢筋的强度大很多。也就是说承载汽车载货重量高了许多。

四,预应力施工时,是不可能产生偸工减料现象的,因为材料,施工每道工序都得经过监理检查和旁站。

五,根据以上的介绍情况,这座桥梁垮塌不应该是施工质量问题。

六,有现场信息表明有一辆装载187吨的钢材货车通过,产生了共振。

现在再分析一下这条信息。

187吨,虽然对车来说已经超载。但不足以引起桥梁整体垮塌。因为桥梁设计抗振系数很高。

首先感谢邀请。

做为一名几十年的高铁桥梁行业从业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一家之言,欢迎各位斧正。 当时第一时间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就是:怎么桥梁又塌了?几年前,我生活的城市株洲,也因为爆破的原因,造成红旗路高架桥垮塌,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所以这一次,心情和大家一样沉重,也想搞清楚事故发生的原因。

大家知道,桥梁在公路铁路线上运用很多,已经司空见惯了。从外形上一般分为箱型梁和T型梁。这两种桥梁都需要支座和承台桥墩连接,桥梁支座按结构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板式橡胶支座,二是盆式支座,三是球形支座。按固定与否分类又可以分为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两类。桥梁支座有足够的竖向刚度,能将上部构造的反力可靠的传递给承台,同时又有较大的剪切变形能力,以满足上部构造的水平位移。

这是是需要预埋在桥梁梁身的支座板

这是箱形桥梁,支座板位于桥端江边位置,铺架的时候需要将桥梁可靠的固定在承台上。大家注意,这里的支座是四块,分别位于桥梁两端的顶边,受力宽度已经足够。箱形梁上部翼缘板足够宽,但是翼缘板位置基本是只承受电缆槽里面电缆的重量,所以受力不是很大。据报到,这次无锡的桥是***用的独柱桥墩,也就是下图这个样子的:

从这个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来,由于独柱墩受力面积小,如果桥面承受极限重量,极易产生受力不均匀现象,如果极限重量大于桥梁本身重量,那么桥梁发生侧翻就是很正常的事了。而我们现在的高铁箱梁***取的铺架方式是这样的:



由于***取了双支座板,使得桥梁受力年纪加大,加上超过墩台位置的翼缘板不受重力,所以,高铁桥梁产生不平衡力的现象几乎不存在,显然,这种设计比单柱式墩台设计要合理的多。很难想象,这种非单柱式设计会产生侧翻,就像下图这样:

这得要多大的力啊!说到这里,大家会提出来,那铁路T型梁铺架也基本是单柱啊。是的,


梯形梁长得是这样子的:

基本单片也和单柱式差不多,但是,梯形梁在铺架好之后,两片梁之间会用精轧螺纹钢连接,并且***用横向张拉技术,连接角之间最后也会用混凝土浇筑连接,使两片梁形成整体,这样无疑增添了桥梁的安全系数。

这是梯形梁中间的情况,最后两片梯梁之间会连接成一个整体。

我们再来看看无锡这车侧翻桥梁的实际情况,这是侧翻桥梁单柱墩。大家可以看出来,尽管桥梁宽度足够,但是因为支座位于桥梁中间,两边受力面积宽大,一旦遇上极限重量,桥梁受力不均匀,发生侧翻的概率还是有的。所以,本次桥梁侧翻事故,我个人觉得设计可能不尽合理,管理也有疏漏的地方,对于严重极限超载车辆的管理不到位,多重原因叠加,造成了这次惨痛事故。

无锡高架桥坍塌,场面令人痛心,报道说直接原因或为货车严重超载,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令人痛心,我是一名物流从业者,也一直关注着这个***,我选择回答这个问题。

10月10日321国道锡港路上跨桥发生桥面侧翻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初步分析,上跨桥侧翻系运输车辆超载所致。据相关媒体报道,当晚大货车曾搭载6卷钢卷,货车的实际载重超过了170吨,而货车的设计载重实际为55吨。超重车导致桥梁横向偏心受压超过允许限度,梁体从独柱墩顶倾斜滑落。

事实上,无锡超载事故并非个案。除了无锡,多年来,因车辆超载造成的桥梁事故也频频出现。如:2009年河南省漯河260吨超载货车压垮澧河桥; 2011年北京货车超载压垮怀柔宝山寺白河桥;2011年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垮塌;2012年黑龙江哈尔滨因车辆超载阳明滩大桥坍塌;2016年上海中环货车超载压踏大桥等。为了降低因超载造成交通事故带来损失,多年来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文件,也多次推出全国范围内的整治行动。一方面是是国家治超重拳频出,另一方面超载现象屡禁不止,如果引起这些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超载,那么背后又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呢?

一、低价竞争,利益驱动

从运输企业与个体司机来看,超载无非是为了多挣点钱,但常常也不是他们自愿的,所以显得很无奈与矛盾:不超载,不挣钱。但超载不仅破坏公共设施,对车辆损坏大,增加维修费用,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生存和利益驱动,心存侥幸,铤而走险。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小散弱是现状,同质化,低水平车多货少,运力过剩,导致运价降低,而运价下滑又***了车辆超限超载,出现“百吨王”,靠超载来弥补损失,从而形成越超载运价越低,运价越低越超载的恶性循环。甚至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公路运价过低,使原先由铁路或水路运输的货物也转而通过公路运输,加剧内部竞争,扰乱了运输市场秩序。如今,运输结构调整以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偏低的运费让货车司机们与物流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而且当下,人工、场地、房租等成本的上涨,让企业利润越发单薄,通过违法超载来获得利润也就成为他们的一种“出路”。

二、以罚代管,治标不治本

在市场监管上,目前相关部门对于货车超载的处罚方法,主要为扣分以及罚款的“以罚代管”。重罚不重管,治标不治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货车的违法成本不高,信用成本更是为零,威慑力有限。尽管2017年初36部门联手“放大招”,增加了信用手段,加大对超限超载运输的惩戒,但实际取得的效果还不太明显。无锡侧翻事故后,各地也掀起了新一轮的治超风暴,中央媒体也发问,超载车辆为何能上桥,从侧面也反映了相关部门监管上的漏洞。所以交通运输部及社会相关人士曾建议将严重超载纳入刑事范畴,加大肇事行为的“违法成本”。同时目前,短途运输是货车超载的重灾区,司机往往选择县乡道路来避开治理超载的检查站点。监管部门要加大流动巡查力度和频次,在国省干线与县乡道路结合部加装非现场执法系统,加大力度打击绕行超载行为内,从而实现全面布网全面治超。

三、技术***与背后黑手

一些汽车制造业和改装企业为了打开销路,迎合购车者的逐利心理,随意生产、改装大吨位、车轴小的重型车,伪造型号和技术数据,甚至对同一车型任意提***品合格证等手段,以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严重妨碍了车辆的更新换代和车辆结构调整,阻碍了货物运输向大型化、专业化和高档化方向发展。今年9月,央视曝光上海宝山公安查获捣毁了犯罪嫌疑人杨某通过恶意篡改车架号与套用“黑B”车牌用于超载运输的黑色产业链。

四、车辆通行费用调整滞后